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生物要点:原生质分类,期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,仅供参考。
伴随对细胞及其组成成分(尤其是细胞核)的认知日益深入,细胞学说这一定义的意义也渐渐发生了变化。许耐登的学说直接促进了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很活跃的研究工作。
1852年Remak(1815-1865)指陈,蛙卵是细胞,在发育中的蛙胚中新细胞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。他着重驳斥了自由细胞形成学说。在这一点上他得到了微尔科(1855)的支持,后者指出,就很多正常的和病态的动物及人类组织来看,每一个细胞都是从原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。他断言:作为一般原则,任何类型的发育都不是从头开始,因而(需要)否定(自然)发生学说,不论是在个别部分的发育史上还是在整体生物的发育史上(Virchow,1858:54)。Kolliker与其他一些植物学家也在同一时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,然而,因为许耐登的权威性而延迟了这结论在植物学界被常见同意。达尔文在1868年(II:370)还拿不准自由细胞形成到底是不是可能。后来微尔科的格言细胞来自(原先存在的)细胞,(omniscellulaecellula)虽然终于被每一个人同意,然而那个时候对细胞(特别是核)分裂过程的细节还并不了解(见下文,有丝分裂)。因为有了对细胞的这种新的讲解,重新考虑受精过程的机会已经成熟。假如躯体的所有部位都由细胞组成,则性腺(卵巢和睾丸)是不是也是这样?雄性和雌性的种子物质到底是什么?它是不是也由细胞构成?雌、雄性的性细胞的不同之处?这些早已构思过的问题当然并非刚开始就提了出来,然而这类问题势必是细胞学说的逻辑结果。
关注中考网公众号
每天推送中考要点,应试方法
帮你迎接2021年中考!